給小朋友吃甜食來作為鼓勵,以及安撫情緒,很能夠收到立即的效果,但長期下來,它的成癮性不輸給毒品。血糖飆升瞬間的快感如泡沫般很快消失,但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蛋白質、好的油脂又嚴重缺乏,只會越吃越餓。
血糖的波動切切影響人的決策、意志、情緒、健康,有學者發現法官開庭超過用餐時間,假釋批准的比例會降低,而這個決策疲勞可用甜點飲料馬上解決。有意思吧!
舅舅為了健康和減重,開始控制飲食的份量,他說一開始會想再多吃,但久了就習慣了,少量取代過量,身體舒服多了。重點是「血糖的恆定」,若高低起伏很大,大腦察覺:「咦?怎麼沒像之前那麼甜蜜飽足?不行,要再吃!」這就是飢餓感。但雲霄飛車般的血糖值,對胰臟的負擔很大,不給糖就搗蛋,一直被叩門要求分泌胰島素的可憐胰臟,被壓榨久了也會當機甚至罷工,產生「胰島素抗性」,那是代謝疾病與糖尿病的根源。
有鑑於糖份對國民造成的影響,英國預計2018年4月正式開徵含糖飲料稅。
剛禁止甜食飲料的人,無論大人小孩,多少會經歷戒斷症狀如焦躁、飢餓感、易怒等,但只要撐過「藍瘦香菇」的5~7天,會感到腦袋無比的清晰,身體輕省的回饋。
當然,禁止過頭的人生枯燥無味,替換成更健康,低升糖指數的堅果類零嘴、水果會是個好方法。經歷過輕省,也偶爾會重回甜蜜滋味的呼召,怎麼辦?看看充滿添加物的成份說明,傾聽身體掉回病痛和沉重黑洞的警報……了解利弊得失,自行做出調整和選擇就是囉!
以下關於糖份過量的影響摘錄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給大家參考。
1. 正常人吃下100克的糖之後,白血球吞噬細菌的能力立即降低50%,通常一瓶可樂就含有27克的糖。
2. 吃甜食或麵包會使人快速愉悅的原因,是因為胰島素快速增加,降低血中酪氨酸(Tyrosine)和苯丙氨酸的濃度,使色氨酸(Tryptophan)在競爭上處優勢(色氨酸總量還是不足),很快能轉變成大腦中的血清素(Serotonin)而令人滿足。但這像是打腫臉充胖子。
3. 吃太多甜食而快速增加的胰島素,會使支鏈氨基酸(Leucine, Isoleusine, Valine)在肌肉中的濃度與利用程度快速降低50~60%,肌肉容易發育不良。
4. 糖分子的結構和維他命C很接近,吃太多會影響身體使用維他命C的功能,使抵抗力變差、身體容易發炎。
5. 美國最權威的營養醫學專家Alan R. Gaby, MD做過一個臨床實驗,值得大家省思。把糖、甜食、咖啡、食品添加物以及其他刺激性飲料完全禁止一個月,有高達75%的病人症狀有明顯減緩。
延伸閱讀:
戒糖報告:有糖沒糖差很大! / 親子天下
給小孩吃巧克力最好過午不食 / 親子天下
搶救健康大作戰,英國開徵含糖飲料稅 / 報導者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 陳俊旭醫師
《飢餓細胞:疾病的引爆點》 / 曾坤章博士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食道異物夾除、靜脈瘤結紮初體驗
超精實的12/19,12/20六日總醫師班,感謝慧敏學姊傳授如何準備「胃鏡戰車」,今日三進三出深刻體會了技術師的生活,平常有你們幫忙準備繁多的內視鏡用物真心感謝!還有很罩的崧碩學長,指導我完成人生初次食道靜脈瘤結紮,還有今天永無止境的上消化道異物夾夾樂...
1. 酗酒家人管不動,才中年就快一路玩到掛,9月剛在外院結紮過靜脈瘤,這次酗酒後又大吐血不肯配合治療,不得不插管上鎮靜藥讓她睡著。蜿蜒的靜脈曲張上看到傳說中的White nipple sign,表示近期的破洞處蓋上薄薄的血栓,隨時可能再爆掉。新手上路運氣不錯,兩個White nipple靠得很近,用一條橡皮筋綁就搞定!(聽說若遇到抽吸力道太弱、位置選不好等狀況,就是整片血海等著你...)
2. 消失的魚刺。X光側面照隱約可見魚刺,胃鏡做進去就是沒看到。自我安慰也安慰病人魚刺會被消化掉,只有很少數機會腸子被刺穿...(慢慢吃飯好嗎?嗯,我也要小心了)
3. 單身壯漢想不開,自行撞牆撞到輕微腦出血還吞碎玻璃,血壓呼吸心跳正常,但是好像有2公分大的東西吞到胃裡,只好插管上鎮靜藥來做。除了「消失的玻璃」,附送「與金針菇的親密接觸」,和崧碩學長在滿滿的食物殘渣中苦命地淘寶了2個小時,至少有撈到一塊1公分多的像骨頭還是棗核的東西,可以給負責醫師一個交代。
4. 90多歲老伯肺炎呼吸衰竭,疑似緊急插管救命時把假牙弄掉,卡在喉嚨裡,耳鼻喉科夾不出來。和崧碩學長與假牙又搏鬥了快2個小時,用盡招數還是棋差一著,至少把它拉上來到咽喉入口處...
晒一下戰績,總算可以去巡外圍40多床胃腸科病人了...(淚)
哥眼睛冒的不是金星,是經驗值!
1. 酗酒家人管不動,才中年就快一路玩到掛,9月剛在外院結紮過靜脈瘤,這次酗酒後又大吐血不肯配合治療,不得不插管上鎮靜藥讓她睡著。蜿蜒的靜脈曲張上看到傳說中的White nipple sign,表示近期的破洞處蓋上薄薄的血栓,隨時可能再爆掉。新手上路運氣不錯,兩個White nipple靠得很近,用一條橡皮筋綁就搞定!(聽說若遇到抽吸力道太弱、位置選不好等狀況,就是整片血海等著你...)
2. 消失的魚刺。X光側面照隱約可見魚刺,胃鏡做進去就是沒看到。自我安慰也安慰病人魚刺會被消化掉,只有很少數機會腸子被刺穿...(慢慢吃飯好嗎?嗯,我也要小心了)
3. 單身壯漢想不開,自行撞牆撞到輕微腦出血還吞碎玻璃,血壓呼吸心跳正常,但是好像有2公分大的東西吞到胃裡,只好插管上鎮靜藥來做。除了「消失的玻璃」,附送「與金針菇的親密接觸」,和崧碩學長在滿滿的食物殘渣中苦命地淘寶了2個小時,至少有撈到一塊1公分多的像骨頭還是棗核的東西,可以給負責醫師一個交代。
4. 90多歲老伯肺炎呼吸衰竭,疑似緊急插管救命時把假牙弄掉,卡在喉嚨裡,耳鼻喉科夾不出來。和崧碩學長與假牙又搏鬥了快2個小時,用盡招數還是棋差一著,至少把它拉上來到咽喉入口處...
晒一下戰績,總算可以去巡外圍40多床胃腸科病人了...(淚)
哥眼睛冒的不是金星,是經驗值!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你的影響
本篇文章為「個人筆記整理」,來源為羅輯思維得到App專欄。
川普靠什麼獲勝?五個字:「政治不正確」
美國20世紀60年代開始,經過民權運動和女權運動的努力,全社會一致認識到人人平等和保護弱勢群體的重要性。從此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對於少數族裔(主要是非裔、拉丁裔)和婦女、同性戀、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進行照顧。
但隨著左翼運動不斷開展,這種照顧政社傾斜開始變得變態,稍微在言語和行為中有所不注意,就會被扣上歧視的大帽子。因此在美國很多政策和言論需要政治正確,比如老年人要說資深人士,黑人要說非洲裔,並且在入學、就業上對少數群體降低標準以保證他們在各公司、政府部門有足夠高的比例。
照顧弱勢的初衷是好的,但多年下來,不僅沒有真正幫助到弱勢群體,而且導致社會嚴重對立。舉例來說,大學降低標準招聘足夠多的拉美和非裔擔任教授,這也沒讓這兩個族群產生更多菁英和中產階級,同時嚴重損害另一個少數族裔--亞裔的利益。
到了歐巴馬當總統時,他甚至希望科技公司也按照人口比例招收員工,更過分的是,歐巴馬要求學校允許男生去女廁所方便,只要他覺得自己是女生。
受到「政治正確」傷害最嚴重的是中產階級和作為美國社會主體的白人本身,這個問題不解決,美國很多問題無解。由於害怕被扣上「歧視」的大帽子,過去競選中任何候選人都不敢觸及政治正確的底線,因此美國社會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是嚴重的分層和對立。
紐約時報發表社論:What 2016 Has Taught Us,說川普的秘密是「販賣仇恨」。主流媒體對川普抱有極大偏見,跟希拉蕊的說法如出一轍:他的支持者都是可悲的種族主義者、厭女症者和陰謀論者!這幫人輸了,還不知道自己怎麼輸的。
《混亂》一書的作者,哈福德(Tim Harford)知道。為了理解這點,得先從亞馬遜的創業史說起。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從華爾街的高薪工作離職後,做起電子商務,當時他宣稱亞馬遜的價格保證比傳統書店便宜,有一百萬本可選擇,不滿意還完全不刁難顧客,馬上退貨。但實際上,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兌現承諾!先幹起來再說。
他總是在自己沒準備好,甚至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準備的情況下,見到機會馬上就行動。賣廚具、賣玩具...公司高層也曾經全體出動,去玩具反斗城刷個人信用卡,掃貨回來擺給記者公開會看。
那一年消費者記住一件事:最大的連鎖玩具店玩具反斗城(Toy "R" Us)沒有保證聖誕節禮品的供貨,而亞馬遜做到了。
後來亞馬遜搞Kindle、電子書、第三方市場、雲端計算,都是這樣的打法:看到機會不顧一切先進去再說,以不符合成本的低價搶佔市場,然後再面對根本吃不下的流量、資金流斷裂的危險、和各種技術問題。站在巨頭角度,貝佐斯這種顧前不顧後,只知道進攻沒有堅實基礎的打法,根本不可能成功。可能他們忘了,歷史上有人就是用這個打法取得過驚人的成就。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沙漠之狐」隆美爾(Erwin Rommel)最愛發動迅速的機動攻勢。當他決定深入敵後的時候,他是否想到過,若被人包圍應該怎麼辦?可能沒仔細想過,戰場形式瞬息萬變,事先作太多計畫沒用,那他為何就敢這麼幹?
他的秘訣是快速機動。他知道對手作什麼事情都比他慢,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隨機應變,他欺負別人一本正經的決策和行動方法不好使。
對隆美爾和貝佐斯來說,混亂,是稍縱即逝的好機會。為了抓住這個機會,哪怕後面有再多麻煩都是值得的。如果你的打法是什麼都先計畫好,謀定而後動,見到機會沒有把握也不出手,你就永遠也打不過像貝佐斯、隆美爾和川普這樣的角色。
全球化不玄虛,他是貨物、人、資本、信息、觀念在全球的自由流動,與每個人切身相關。他相水網低處流一樣自然,流到哪裡就給哪裡施以洗禮;但他又不可能到達終點,自由流動從來不曾充分自由,因為多贏只是理論上的可能,現實中與自由相伴而來的往往是贏者通吃,於是高效地造就一個輸家比贏家多的世界。全球化總是全球樹敵,這是他的宿命。
起落有時,英國脫歐,川普上台,我們目送全球化離去。
人們希望全球化是平等交往的結果,但他從來都並非如此。近代以來兩次全球化的浪潮,都伴隨著強勢政治-經濟-文化體,向全球暴力輸出,第一次是19世紀的大英帝國,第二次是冷戰結束後的美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擴展、自由民主觀念的傳播,要以政治技術、軍事武力為後盾,現實就是如此弔詭。
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之外,美國多打了伊拉克戰爭,始亂終棄,戰略性撤退,幹掉一位賓拉登,卻把更大的魔頭放出魔瓶。消滅得了武力,消滅不了精神力,沒有像過去大英帝國殖民印度一般,徹底改造文化,印度如今成為歐美的友邦和民主的輸出國,但中東仍是戰火綿綿。
脱欧对英国冲击有限,反正它从未放弃英镑,也一直保有边界。欧盟受到的影响较大,但只能做小做实的欧盟,不比虚大要差。欧洲统一的问题首先是德法问题,德法同心,欧洲统一就还健在,少了英国在内部羁绊,可能还会有点效率。问题是会不会出现连锁反应?如果欧洲统一进程走向反卷,那勉强摁住的欧债危机卷土重来,会只是更大危机的前奏。
这跟中国人有什么关系?
1978年以前的中国,社会与政府是两个完全重合的同心圆。社会就是政府,政府就是社会,政府之外无社会。政府把一切管起来:个人的工作、生活、思想,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
1978年以来的30多年,总体上是政府自我改革而社会从政府中挣脱出来的过程,从政府之外无社会到政府之外有社会的过程,是社会在政府之外获得生命力的成长过程,是个人意识从集体意识脱离的过程,是政府相对收缩,社会急剧扩展的过程。近年来,社会仍在持续拓展新的边界,但政府重新扩张,所以社会有双重感受,一方面是真实感受经济、生活方式、观念的全球化,另一方面也同样真实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力量在变强。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红皇后对爱丽丝说:她必须一直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因为世界也在跑。为了变得更强有力,政府一直在跑;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度,社会也一直在跑。现在,全球化跑不动了,渐渐消逝:再见,全球化;下次见到你不知是何年。在那之前,各自珍重。
川普當選帶來的最大風險可能不在美國國內,而在美國之外。這是因為:
第一、對全球政經影響如此大的美國,首先關心國內問題,而非國際政治。
第二、川普的外交狂言都是打民意牌,本人對外交幾乎毫無經驗,也缺乏資深專家出謀劃策。
第三、不確定性。他不按牌理出牌,無論往後政策偏向,都會引起懷疑恐慌。權利憎恨真空,川普的外交政策會在不經意間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川普當選後,你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認知和戰略:
大幅提高對風險的預期。如果你是一個知識分子,千萬不要再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判斷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已經和菁英階層漸行漸遠、格格不入。如果還按照原來秉持的理念去理解這個世界,只能增加自己的挫敗感。
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丟掉未來的社會會越來越美好的天真幻想。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好。你的前途更加渺茫了。遠離一切政治、大眾,學會讓自己保持清醒。川普以及像川普一樣的政客們不能改變整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還在滋生著新的力量,如果你找到了,請加入他們的隊伍。
《吳軍.硅谷來信》政治正確的破產--看美國大選
川普靠什麼獲勝?五個字:「政治不正確」
美國20世紀60年代開始,經過民權運動和女權運動的努力,全社會一致認識到人人平等和保護弱勢群體的重要性。從此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對於少數族裔(主要是非裔、拉丁裔)和婦女、同性戀、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進行照顧。
但隨著左翼運動不斷開展,這種照顧政社傾斜開始變得變態,稍微在言語和行為中有所不注意,就會被扣上歧視的大帽子。因此在美國很多政策和言論需要政治正確,比如老年人要說資深人士,黑人要說非洲裔,並且在入學、就業上對少數群體降低標準以保證他們在各公司、政府部門有足夠高的比例。
照顧弱勢的初衷是好的,但多年下來,不僅沒有真正幫助到弱勢群體,而且導致社會嚴重對立。舉例來說,大學降低標準招聘足夠多的拉美和非裔擔任教授,這也沒讓這兩個族群產生更多菁英和中產階級,同時嚴重損害另一個少數族裔--亞裔的利益。
到了歐巴馬當總統時,他甚至希望科技公司也按照人口比例招收員工,更過分的是,歐巴馬要求學校允許男生去女廁所方便,只要他覺得自己是女生。
受到「政治正確」傷害最嚴重的是中產階級和作為美國社會主體的白人本身,這個問題不解決,美國很多問題無解。由於害怕被扣上「歧視」的大帽子,過去競選中任何候選人都不敢觸及政治正確的底線,因此美國社會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是嚴重的分層和對立。
評註:今日美國,明日華人。
《萬維鋼 菁英日課62》解讀《混亂》:川普的打法
紐約時報發表社論:What 2016 Has Taught Us,說川普的秘密是「販賣仇恨」。主流媒體對川普抱有極大偏見,跟希拉蕊的說法如出一轍:他的支持者都是可悲的種族主義者、厭女症者和陰謀論者!這幫人輸了,還不知道自己怎麼輸的。
《混亂》一書的作者,哈福德(Tim Harford)知道。為了理解這點,得先從亞馬遜的創業史說起。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從華爾街的高薪工作離職後,做起電子商務,當時他宣稱亞馬遜的價格保證比傳統書店便宜,有一百萬本可選擇,不滿意還完全不刁難顧客,馬上退貨。但實際上,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兌現承諾!先幹起來再說。
他總是在自己沒準備好,甚至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準備的情況下,見到機會馬上就行動。賣廚具、賣玩具...公司高層也曾經全體出動,去玩具反斗城刷個人信用卡,掃貨回來擺給記者公開會看。
那一年消費者記住一件事:最大的連鎖玩具店玩具反斗城(Toy "R" Us)沒有保證聖誕節禮品的供貨,而亞馬遜做到了。
後來亞馬遜搞Kindle、電子書、第三方市場、雲端計算,都是這樣的打法:看到機會不顧一切先進去再說,以不符合成本的低價搶佔市場,然後再面對根本吃不下的流量、資金流斷裂的危險、和各種技術問題。站在巨頭角度,貝佐斯這種顧前不顧後,只知道進攻沒有堅實基礎的打法,根本不可能成功。可能他們忘了,歷史上有人就是用這個打法取得過驚人的成就。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沙漠之狐」隆美爾(Erwin Rommel)最愛發動迅速的機動攻勢。當他決定深入敵後的時候,他是否想到過,若被人包圍應該怎麼辦?可能沒仔細想過,戰場形式瞬息萬變,事先作太多計畫沒用,那他為何就敢這麼幹?
他的秘訣是快速機動。他知道對手作什麼事情都比他慢,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隨機應變,他欺負別人一本正經的決策和行動方法不好使。
對隆美爾和貝佐斯來說,混亂,是稍縱即逝的好機會。為了抓住這個機會,哪怕後面有再多麻煩都是值得的。如果你的打法是什麼都先計畫好,謀定而後動,見到機會沒有把握也不出手,你就永遠也打不過像貝佐斯、隆美爾和川普這樣的角色。
《王爍大學問》全球化退場 亂世登場
全球化不玄虛,他是貨物、人、資本、信息、觀念在全球的自由流動,與每個人切身相關。他相水網低處流一樣自然,流到哪裡就給哪裡施以洗禮;但他又不可能到達終點,自由流動從來不曾充分自由,因為多贏只是理論上的可能,現實中與自由相伴而來的往往是贏者通吃,於是高效地造就一個輸家比贏家多的世界。全球化總是全球樹敵,這是他的宿命。
起落有時,英國脫歐,川普上台,我們目送全球化離去。
人們希望全球化是平等交往的結果,但他從來都並非如此。近代以來兩次全球化的浪潮,都伴隨著強勢政治-經濟-文化體,向全球暴力輸出,第一次是19世紀的大英帝國,第二次是冷戰結束後的美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擴展、自由民主觀念的傳播,要以政治技術、軍事武力為後盾,現實就是如此弔詭。
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之外,美國多打了伊拉克戰爭,始亂終棄,戰略性撤退,幹掉一位賓拉登,卻把更大的魔頭放出魔瓶。消滅得了武力,消滅不了精神力,沒有像過去大英帝國殖民印度一般,徹底改造文化,印度如今成為歐美的友邦和民主的輸出國,但中東仍是戰火綿綿。
脱欧对英国冲击有限,反正它从未放弃英镑,也一直保有边界。欧盟受到的影响较大,但只能做小做实的欧盟,不比虚大要差。欧洲统一的问题首先是德法问题,德法同心,欧洲统一就还健在,少了英国在内部羁绊,可能还会有点效率。问题是会不会出现连锁反应?如果欧洲统一进程走向反卷,那勉强摁住的欧债危机卷土重来,会只是更大危机的前奏。
这跟中国人有什么关系?
1978年以前的中国,社会与政府是两个完全重合的同心圆。社会就是政府,政府就是社会,政府之外无社会。政府把一切管起来:个人的工作、生活、思想,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
1978年以来的30多年,总体上是政府自我改革而社会从政府中挣脱出来的过程,从政府之外无社会到政府之外有社会的过程,是社会在政府之外获得生命力的成长过程,是个人意识从集体意识脱离的过程,是政府相对收缩,社会急剧扩展的过程。近年来,社会仍在持续拓展新的边界,但政府重新扩张,所以社会有双重感受,一方面是真实感受经济、生活方式、观念的全球化,另一方面也同样真实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力量在变强。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红皇后对爱丽丝说:她必须一直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因为世界也在跑。为了变得更强有力,政府一直在跑;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度,社会也一直在跑。现在,全球化跑不动了,渐渐消逝:再见,全球化;下次见到你不知是何年。在那之前,各自珍重。
評註:1978,2023,新歷史帶來的漣漪?
《何帆大局觀》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你未來10年人生的影響
川普當選帶來的最大風險可能不在美國國內,而在美國之外。這是因為:
第一、對全球政經影響如此大的美國,首先關心國內問題,而非國際政治。
第二、川普的外交狂言都是打民意牌,本人對外交幾乎毫無經驗,也缺乏資深專家出謀劃策。
第三、不確定性。他不按牌理出牌,無論往後政策偏向,都會引起懷疑恐慌。權利憎恨真空,川普的外交政策會在不經意間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川普當選後,你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認知和戰略:
大幅提高對風險的預期。如果你是一個知識分子,千萬不要再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判斷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已經和菁英階層漸行漸遠、格格不入。如果還按照原來秉持的理念去理解這個世界,只能增加自己的挫敗感。
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丟掉未來的社會會越來越美好的天真幻想。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好。你的前途更加渺茫了。遠離一切政治、大眾,學會讓自己保持清醒。川普以及像川普一樣的政客們不能改變整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還在滋生著新的力量,如果你找到了,請加入他們的隊伍。
喜悅和希望不會跟著「狀況」而來,會跟著自己喜歡並當成中心的事物而來!《2016/11/10清晨啟示》
觀察局勢動盪,尋找並投資不會變質的人事物。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會好命還是歹命?
飯局上外婆很得意地分享,一位會算命的朋友對她說:「 你以後會很好命。」
她立馬回答:「我現在就很已經很好命!」
儘管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步履蹣跚,外婆很少抱怨,她樂於做「外交部長」,總有說不完的親友消息,在路上和餐廳時常有認識的朋友來打招呼,然後不小心就聊得一發不可收拾,作子孫的在旁看著也樂呵呵,怎這麼可愛?
觀察家裡的長輩,不擅紓發情緒和表達情感,言語較為負面者,好像退化得比較快,也比較容易生病。唱歌等長青課程、建設性的八卦交流,和使用智慧型手機,讓長者們保持與社會的連結,持續學習新事物,帶來幸福感。
萬物有靈,同樣的時空,不同的世界。相信自己會好命不一定會好命;但相信自己會歹命,這世界絕對會給我們吃不完的苦頭,應驗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箴17:22》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同場加映外婆於2012年暑假,原動力樂團來清境農場晚會駐唱,上台高歌江蕙的《我要甲你攬牢牢》。
她立馬回答:「我現在就很已經很好命!」
儘管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步履蹣跚,外婆很少抱怨,她樂於做「外交部長」,總有說不完的親友消息,在路上和餐廳時常有認識的朋友來打招呼,然後不小心就聊得一發不可收拾,作子孫的在旁看著也樂呵呵,怎這麼可愛?
觀察家裡的長輩,不擅紓發情緒和表達情感,言語較為負面者,好像退化得比較快,也比較容易生病。唱歌等長青課程、建設性的八卦交流,和使用智慧型手機,讓長者們保持與社會的連結,持續學習新事物,帶來幸福感。
萬物有靈,同樣的時空,不同的世界。相信自己會好命不一定會好命;但相信自己會歹命,這世界絕對會給我們吃不完的苦頭,應驗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箴17:22》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同場加映外婆於2012年暑假,原動力樂團來清境農場晚會駐唱,上台高歌江蕙的《我要甲你攬牢牢》。
「樓下的房客」--腸內菌影響認知與行為
很難想像我們腸道裡有億萬個看不見的房客,他們累積起來將近3鎊,相當於1~2顆腦的重量!這些菌叢與人體持續互動著,影響我們的飽足、情緒、免疫。
科學家將小白鼠完全除菌(germ free),之後再重新植入腸道菌株來觀察它們的反應,發現植入乳酸桿菌(Lactobacillous rhamnosus)的小白鼠有較少的憂鬱表現;而醫師們彼此教導要開上抗厭氧菌抗生素Metronidazole來趕盡殺絕的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竟然能改善小鼠的自閉症與多發性硬化症?
抗生素療法(Antibiotic-based therapy)是否在未來會轉型為合併療法,或以功能性益生菌為骨幹的療法(Microbiome-based therapy),而被廣泛應用在各種文明病甚至感染症上?除了拭目以待,想想平常我們都拿什麼東西餵食這些「樓下的房客」?
Cited from TEDx Talks:
Elaine Hsiao is a postdoctoral fellow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at Caltech. She received her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 from UCLA and her doctoral degree in neurobiology from Caltech with Professor Paul Patterson.
She studied neuroimmun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nd uncovered a role for the commensal microbiota in regulating autism-related behaviors, metabolism, and intestinal physiology. Elaine has received several honors, including predoctoral fellowship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utism Speaks and the Caltech Innovation Program.
She is currently studying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microbes modulate host production of neuroactive molecules and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human microbiota influences health and diseas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