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讀後感

 

不只是斜槓,也不僅限閱讀,這是一本分享「如何打造跨界自學體系」的書,作者山口周的經歷非常跳tone,哲學系畢業,美學美術史碩士,選擇在外商顧問公司發光發熱,並以一年出版幾本書的速度持續寫作。
 
為何要打造跨界自學系統?
 
在大通膨時代,知識也持續在通膨,實用性與購買力飛速下滑。
 
百歲人生將成為常態,個人工作的期間變長,但企業的繁盛期壽命卻縮短。
 
效法日本的匠人精神,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想把技能值點滿達業界95%以上,用二八法則來看,能力值超過80%之後,邊際收益微薄,邊際成本卻呈指數級飆升,投入很長很多,但成長很慢很少。
 
三個領域各拿90分、80分、70分,後續的相乘增益,大概率勝過95分、0分、0分。

 
Kevin Kelly在《必然》一書中預言,人類無論做什麼工作,收入水平如何,都將反覆經歷電腦取代人,人再超越電腦的7個循環步驟——
 
(1) 電腦還無法勝任我的部分工作。
(2) 它會許多事情,但我做的事它不一定都會。
(3) 我做的事電腦都會,但它常常故障,這時需要我接手處理。
(4) 常規項目它已經從不出錯,但是我需要訓練它學習新任務。
(5) 應該讓它做全部的工作,那本來就不是人幹的!
(6) 電腦正在幹我以前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僅好玩多了,薪水還更高呢。
(7) 太棒了,電腦絕對辦不到我現在做的所有事情!
 
機器和他人模仿不來的部分,那才是真正的強項,Liberal Art 與其翻譯成「人文素養」,直翻「自由的技藝」更是蘊含多層意義。
 
察覺自己「想太多,做不夠,讀太少」是好事,但自學應避免焦慮盲目,思考看看,如何靈活運用自己目前已經擁有的?
 
在選擇彼此相乘的領域時,最好以自己擁有的優勢、人格、興趣為主軸,不建議把別人擁有的當成自己想要的。畫家齊白石曾告誡「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必須小心變得同質化,跟大家差不多的東西,不會產生經濟價值。
 
因此,自學得講究戰略,要決定學習「跟什麼事有關的大方向」,反之也要「決定不學習什麼」——戰略、戰略,最重要的是忽略。

 
時間和注意力是成人最稀缺的資源,假設你平均每天有1個小時自學的時間,平均每分鐘閱讀300個字,一本書約在10~12萬字上下,那麼大概花5~6個小時能讀完一本,也就是每星期讀一本,掌握生活的紀律節奏,一年可以輸入50本書
 
隨著目的不同,選書和讀書的方法也要跟著調整,你可能是為了工作需要而讀, 為了深化專業而讀,為了拓展人文素養而讀,為了娛樂消遣而讀。
 
從獲得知識開始,直到讓它實際產出具實用性的價值,中間有很大的時間落差,遺忘是必然的。
 
因此,不知道有什麼用的人文素養書,建議要做讀書筆記,日後靈光閃現時,就可以從雲端資料庫中調閱運用;工作專業類別的內容,通常馬上就會運用嘗試,不見得要做筆記,可放個書籤作為參考索引;除非後續要作心得介紹,第一遍讀小說大可沈浸其中,還一邊做筆記就太破壞娛樂體驗啦!

 
畫線、貼標籤、作筆記,看似簡單,卻是提升知識戰鬥力的重要技巧,經過轉化,重組,儲存,輸出,才能把隨手可得的資訊變成自己的彈藥庫。那麼,該如何畫線做筆記呢?作者提供了4個心法——
 
(1) 得到的知識是什麼?
(2) 這個知識哪裡有趣?哪裡有疑惑?
(3) 套用在其他領域,你的假設、啟發、洞察?
(4) 生活中我怎麼應用行動?
 
此外,與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不同的資訊,那些令你不愉快的資訊,也應該看作是理解自己的機會

 
成功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會積極地享受各種相遇與偶然。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提到,雖然結果大不相同,人們學與不學的原因是「一樣的」,因為不知道有什麼用,所以去學習,也因為不知道有什麼用,所以不學習。
 
這是《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這本書中讀者可能會混亂困惑的地方,自學要廣泛,又得擬定戰略方向,要帶著目標和想解決的問題,卻又不能過於精確,目的性太強?

目的性太強可能陷入路徑依賴,把創意鎖死。
 
舉例來說,如果目的是交通便捷,中世紀的消費者只會要求更快更舒服的馬車,卻難以想到去創造汽車,汽車剛被發明的時候,笨重且與難以適用於泥濘不平的石子路,一度被嫌棄抵制;萊特兄弟發明飛機,起初的動機是希望終結戰爭,而非應用於運輸和旅遊,促進全球的經濟繁榮,他們也曾說很後悔發明飛機。
 
Liberal Art,自由的技藝,培養的是灰色地帶的直覺, 雖然不知道有什麼用,但總覺得有用,過程中也一邊優化個人學與不學的辨識原則,逐步減少時間精力耗散。
 
至於如何把現有的事物拼裝起來,讓無用之用發揮大用,就是每個人的功課了。
 
祝福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打造出自己的跨界自學體系,增益現有專業,收穫自由豐富的人生!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讀後感


假如你有兩場撞期的尾牙抽獎活動,只能參加其中一場摸彩來拼中獎,A場有200人參加,主辦方準備了多達20個獎項;B場預計只會有10人,僅準備1個獎項,聽說獎品都很不錯,你覺得,要選哪一場參加,比較有機會中獎?

(文末公佈答案唷~)


《真確》一書是作者Hans Rosling醫師,在生命最後一年多的時間,一邊與胰臟癌共存,一邊和家人團隊討論撰寫的,留給世人的特別遺囑。

演講時他偶爾會先表演吞劍,為的是告訴聽眾,凡事皆有可能。他曾在一線處理第三世界地區的傳染病,造訪部落時遇到熱情的鄉親請他吃蟲,人生經歷相當精彩,想必也遇到很多無奈與阻礙。

作者認為自己並非天真的樂觀主義者,而是認真的「可能性主義者」,整本書傳達的理念,希望讀者能擁有基於客觀現實的世界觀,校正我們的「導航系統」,不抱無端的希望,也不任憑無端的恐懼蔓延。


人們可能認為,過去比現在美好,目前的世界瘟疫橫行、政局混亂、各地充滿戰爭的風聲、癌症慢性病越來越多?


但基於統計數據 (可參考Gapminder網站的泡泡圖),200年以來,人類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大幅減少的壞事包括核武、菸害、飢餓、天花、愛滋感染率、兒童死亡率、戰爭死亡人數、空難死亡人數等。

而大幅增加的好事包括音樂電影新作、識字率、科學論文發表數、奧運隊伍數、網路普及率、新生兒疫苗接種率、乾淨的供水、供電覆蓋、手機擁有人數、兒童癌症存活率等。

沒想到數據也能帶來療癒。


作者提醒,整體變好,局部仍糟糕,兩者是可以同時成立的,慶祝現有的成功,與繼續目前的奮戰,兩者並不衝突。


人類腦袋與百萬年前差異不大,基因演化的改變還跟不上近代的巨變,我們仍怕黑、怕蛇、一有風吹草動就準備逃跑或反擊,自動放大壞消息和八卦,這些本能讓我們的祖先得以在莽原叢林中存活。

不過,全憑反射感覺處世,在現代社會就可能投資總是虧損被割韭菜,被輿論操作帶風向,怪罪他人與環境,注意力無法用在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上。

他並不否認世界的確面臨隱憂,如全球傳染病、金融崩潰、世界大戰、氣候變遷、赤貧、未知的危機,這些是值得關注的議題;同時,他也建議讀者在腦袋設置小鈴鐺,注意別讓認知偏誤干擾重要的判斷。


開頭謎題的答案是,參加哪一場都行!20除以200,和1除以10,兩場的中獎率一樣都是10%,相信聰明的你,沒有踏進隱性比例偏見的陷阱吧?





《Headspce 冥想正念手冊》讀後感


我們的生活充滿壓力和無止盡的戰鬥,真正的奢侈品,其實是內心的幸福和寧靜。


啃著便當,看著手機,想著還沒完成的工作,幾小時後得趕準點下班,不知道會不會塞車?晚餐煮什麼?家事怎麼分配?要盯小孩功課,還是陪他談心陪他玩?

回過神來驚覺,老闆在催,顧客在等,剛好手頭的任務卡關,文件還沒存檔突然當機......所有的行程和代辦事項混成一團,大腦超載運轉,像是快要爆炸的糨糊。

如果你希望提升工作效率、腦袋清晰、身體健康、改善失眠病痛、心靈平靜、家庭美滿,冥想正念會是一種非宗教、低成本、有科學實證的方法,它的過程本身也是目的。


幸福來自於專注。


每個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沈浸在一件事情中,時間彷彿暫停,周遭的雜訊被自動屏蔽,重點核心清晰地浮現,你專注而放鬆,原本有挑戰性,竟能行雲流水地超常發揮,可能偶爾發生在考試中、比賽中、工作中、家事中、銷售中、談判中、創作中......你渴望呼喚它,它卻不常拜訪,日常總是充滿焦躁失控。

我對冥想正念的感想,是一種能讓人進入心流狀態的技巧。用動漫和電影的語言來比喻的話,海賊王的「霸氣」,鬼滅之刃的「通透世界」,駭客任務的「子彈時間」,都說著類似的故事,引發我們的共鳴。

過去我們不知道怎麼進入心流狀態,而《冥想正念手冊》,提供了簡單易懂的操作指引,我們不用像作者一樣跑遍亞洲多間寺廟,接受枯燥折磨的修行,只要每天練習書中放空和覺察的技巧即可。

思緒如同在馬路上急馳的車潮,隻身闖進車陣強求它們停下來,是不可能的,反而造成交通大亂,喇叭鳴笛狂響。其實,你只要坐在路旁,像數綿羊一樣,看著思緒時而奔騰,時而壅塞,不用特別去處理它們。

思緒也像野馬,喜歡自由奔放,想馴服它,收繩不能操之過急,偶爾也得給點紅蘿蔔獎勵它。

即使遇到倒霉委屈的事,心裡積滿烏雲,颳起暴風雨,記得雲層之上,藍天永遠都在,冥想正念讓我們能覺察源頭,擁抱情緒而不受困。


作者提到他當僧侶時的一個「不人道」的經歷,我覺得很有意思。


日復一日,每天只有一到兩餐的粗茶淡飯,過著與世隔絕的靈修生活,不知不覺來到炎熱的夏天,有一天用餐突然送來一人一碗冰淇淋,他開心地差點跳起來:「哇,總算有人間的食物了!」

這時,老僧侶説:「別急,請照平常的戒律,細嚼慢嚥用一小時先把飯菜吃完,等所有人都用餐完畢,才能開始吃冰。」

炎炎夏日,輪流打飯用餐的時間好漫長,冰淇淋在作者眼前迅速地融化成泥,「這樣還能吃嗎?根本是浪費食物!太折磨人了吧?」

覺察內心奔流的各種思緒,他突然頓悟了。因為情感過於依附在得不到的冰淇淋上,竟然忘了活在當下,細細品嚐正在享用的粗茶淡飯。

這讓我想到西藏壇城沙畫,僧侶花費數天以上,雕琢出色彩繽紛的佛國世界,為的是在儀式中,將收藏等級的藝術品瞬間毀去,原本構成作品的百萬顆沙粒,或分送信徒,或倒進河裡。他們認為,世間繁華如夢幻泡影,而蘊涵作品中的能量信念,會長存每個人的心中。

生命不也是如此?漫長的付出,短暫的收穫,失去的痛苦。

若無法專注當下,進入心流,很容易失去積極向上的動力與意義,受困於無止境的焦慮空虛。

撥出空檔在一個舒適寧靜的場所坐下來冥想正念,是一種練習方法,但也不妨試試,將這項技巧融入到生活中的每個時刻,以不帶評判的好奇心,聚焦感官,覺察感受,掃描身心。


祝福你我專注、自信、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