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

《每個器官都在訴說愛--最撩心的解剖學》與《愛的藝術》讀後感



開箱朋友寄來的新年禮物兩本書,寫些瀏覽後的心得感受,讓2022年有個嶄新的開始。



夜闌人靜,耳邊還殘存著各種幻聽,心跳監測器嗶嗶嗶叫著,呼吸機吐納的嘆息聲,雖然沒有值班,公務手機似乎在隱約作響,看了一下才知道是錯覺,不過仍難免擔心,手術後的患者應該沒出什麼事吧?


Solaxin拿起他的素描筆,喝了一口咖啡,畫出一幕幕動人的生命詩篇。白色巨塔內日復一日匆忙的生活,既熱血又瘋狂,沒想到年少時對藝術的喜好,竟能在多年後巧妙地和醫療合而為一......


悲觀進取的現實主義者,看了Solaxin這本書,應該多少也會動容,能找到戰火燎原的荒漠角落,正綻放著幾朵玫瑰。


《愛的藝術》Erich Fromm 著/ 梁永安 譯


宿命是一種週而復始的無意識行為模組,大多在幼年時期被寫入我們的大腦。大師並非天生的,而是掙扎後得以擺脫宿命的倖存者。


弗洛伊德有戀母情結,佛洛姆有直昇機父母,他們都藉由解決別人的困擾,也一邊擺脫自身的宿命。


弗洛伊德啟蒙了佛洛姆,猶太世家養育栽培了佛洛姆,但他一生中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提出許多批判,也拋棄了父親的宗教和緊張兮兮的愛。


人類為何沈迷於殺戮和征服?經歷過兩場世界大戰的佛洛姆認為,因為不懂如何去愛,對分離感到焦慮,而盲目地追求合一。人性渴求歸屬感,物我合一天下大同,卻往往變質為共生絞殺,控制與甘願被控制,逃避自由。


從不成熟的「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進化到成熟的「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愛太容易被曲解利用,集權獨裁者對愛的定義,是要求人民感激黨=國家=民族=世界;資本敘事的定義,則是認為能拿出最好的表現來競爭合作溝通,才值得被愛。


希望我們能既有目標,又專注當下;既為利益,又為分享;既活出高度,又不能沒有色彩。


《創新的人生》讀後感



如果你和我一樣非理工專業,不懂半導體產業鏈為何被叫做護國神山,不想聽複雜的細節,又想從這個領域借鑑一些啟發和激勵,陳良基教授的半自傳小書能幫你開啟一扇窗,因為他本身就是台灣科技史浪潮之巔的先驅。


我對技轉的理解,是學術機構將可能產品化商業化的研究成果,搭配業界的實務需求,共創優化後,將所有權移轉給企業廠家,並從中獲取一筆權利金、入股,或將來營收利潤的抽成。以色列和美國將這套制度發揮得淋漓盡致,培育出各種源源不絕的新創技術和世界級公司。


在那個年代,台灣學界產業界還沒有人知道如何技轉,讓陳教授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我想是因為在貝爾實驗室擔任客座研究員第一天,就被美國工程師笑笑地一句話震撼了:「歡迎陳教授!久仰大名,我們正在研讀你的論文,因為你的研究對我們開發中的視訊電話非常有幫助。」


積體電路設計的基本環節包括設計、製造、驗證,很像是在烤披薩,廚師推出新口味之前,會先嚐嚐試作品好不好吃,只是一小片矽晶披薩上會塞進成千上萬個管線、道路、建築,各層各居其所各司其職,不能糊在一團產生糾紛,這個模擬城市蓋好後通電,還要能順暢運轉,「東邊不亮西邊亮」是無法讓客戶買單的。


烤矽晶披薩有的需要攝氏1000多度高溫,分次烤,驗證耗時長達數小時甚至三天,製造驗證有多重階段,每個階段都要使用特殊設備,和電腦輔助設計工具,每套要價數萬美金,一次就要用上數套之多!


學術界怎麼有資源作這麼昂貴的實驗?原來「團購」那個時候就有啦,整合各家大學和中央研究機構一起向廠商談判,外國廠商有訂單,學術界有地方能做實驗和培訓,領域有新論文,市場有新技術新產品。


數位訊號處理暨集成電路(DSP/IC)設計研究室是台灣的創舉,美國的工具廠商把這個模式複製到歐洲和日本,韓國以及中國等國家後來進入電路設計教育訓練領域時,也都仿效台灣的模式,成立晶片設計服務中心。


農家子弟出身的他說,把田種好,可以養活一村子的人,而耕耘一片科技田,則可以養活更多的台灣人,並成為世界的經濟命脈之一。


當陳教授的學生很幸福,大師不僅下指導棋,還帶著你披荊斬棘,看到辛苦研究與企業共創的成果,終於落地為可應用量產的產品,多麼興奮喜悅成就感爆棚!不過,大師的要求也極高,要廣泛閱讀相關領域論文,要學怎麼接地氣,也要培養戰略洞察力,想嚐到美妙的成果,研究題目得領先國內市場5年,想成為業界頂尖,得領先世界10年。對了,他還會租下體育館的室內羽球場,鼓勵學生運動交流喔!


研發一個產品,不只是要創造出最好的價值,還必須找出需求,有比較好的使用經驗;不只要創意,更重要的,是Total Solution,全套系統的解決方案。掌握資源的人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喜歡成為「成功團隊的一份子」,當他們發現有人努力想辦法解決難題,成功變得越來越有可能,累積到一個質變點,所有的支持力量就會源源不絕而來。


這用在組織管理也很深刻雋永。


陳教授說,沒有人喜歡當個不合群的人,每個人都想要成為成功團隊的一份子,都希望自己的表現受到肯定,所以如果成員不合群,背後必定有原因。領導者要積極地找出原因對症下藥。管理沒有公式,也沒有所謂厲害的技巧,重點在於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並且維持團隊的熱情動力。


農耕式教育、平衡的生活、人性的管理,從帶領台大電子所,工研院電子所,到進入國研院,他秉持著這樣的信念身體力行,值得我們學習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