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諮詢】安瓿玻璃藥瓶掰碎,引發猝死或感染的風險?

醫聯網用戶提問

醫師您好,因為就醫需要注射ampule的藥及營養劑,想到以下問題——


1. 如果護理師在剝ampule時,玻璃頭部可能會因手捏太大力捏碎,玻璃碎片掉入維他命針劑內,然后注射的時候把玻璃碎屑跟著也打入血液嗎?


2. 如果玻璃碎屑打入血液,流到心臟是否可能引發心肌梗塞?這些玻璃碎屑是否可能會引起血栓?可能再造成肺栓塞


3. 請問如果被打入的玻璃碎屑在體內怎麼排出,如果一直在體內血管流動,會刮破很多血管或器管嗎?體內不就千瘡百孔了嗎?是否因此容易猝死?


4. 請問護理師如果在剝ampule時不小心割到自己手流血,有血液噴入藥劑中,再跟汗染過新鮮血液的藥一起打到我體內血管,如果護理師本身帶有B肝、C肝、HIV或梅毒等血液疾病,是否可能讓我因而感染這些血液疾病呢?


5. 如果真的有汙染過帶有上述病毒新鮮血液的營養劑打到我血管有多少機率我會因而感染這血液疾病(如:B肝、C肝等等)?


6. 一般護理師剝ampule時用輔助器還是徒手剝居多?(徒手剝看網路說捏碎跟被割傷機率很高,家常便飯,因此可能造成我們病人猝死機率增高或無緣無故被感染終身帶原的血液疾病)


7. 請問現在醫用ampule是以玻璃的居多或是以塑膠的居多?(我好像沒看過塑膠的)


以下附上我所想的疑慮參考資料:直頸安瓿被護士掰斷時,會有很多肉眼不可見的玻璃碎屑掉入藥劑,導致接受注射者產生血小板破裂,一旦有微粒隨血液進入心臟,甚至會引發死亡。曲頸安瓿易折且切口整齊,玻璃碎屑少,成為目前唯一被允許使用的醫用安瓿。


--
您好,


感謝您關注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議題。


先簡單講結論,您擔心的風險的確有極低的機率發生。不過,醫材廠商目前幾乎都有在安瓿瓶頸處作切割痕,以便護理師掰斷取藥;此外,抽藥會使用20G~23G的細針 (數字越大管徑越小),能減少攝入玻璃微粒的機會,不需要過於擔心。


肺栓塞的成因大多是心房震顫打出斑塊、高凝血血栓易發體質、三高長期沒控制、長途飛行久坐不動、粉碎性骨折油脂栓塞等,屬於院外發生後送醫。


醫源性的肺栓塞相對少見,就我個人短短十年的臨床經驗,完全沒有遇過因為點滴注射,導致玻璃微粒肺栓塞,只看過一兩位特殊案例,患者在肝肺之間存在相通的分流微血管,接受肝癌血管阻塞術後,Lipiodol等油性組織凝膠跑進肺臟血管,而併發醫源性肺栓塞。


如果把定義限縮為玻璃微粒導致的醫源性肺栓塞,因為難以明確歸因,加上相關研究極少,我查不到明確的風險數字,臨床實務會把這樣的風險視為「零」,不會勞師動眾訂立標準作業程序,或額外付出成本來預防這類幾乎不存在的風險。


靜脈注射液混入玻璃微粒、纖維、塑膠微粒、粉塵、手套橡膠矽膠微粒、病菌微生物......這樣的風險顧慮,早在1985年就有醫師學者在英國醫學期刊上提出。他提出的建議,是設計帶有濾芯的抽取管,或把玻璃ampule改為塑膠,但他也承認,塑膠比起玻璃,容易脆化變質發生化學反應,雖然不會被捏碎,卻不利藥物貯藏。經過35年後,除了眼藥水和生理食鹽水,注射用藥物幾乎仍使用玻璃ampule。


參考資料:
https://www.bmj.com/content/bmj/291/6506/1390.full.pdf
https://reurl.cc/moz5Vj


澳洲醫學期刊2015年一篇統整性文章指出,肉眼不可見的碎屑微粒,大小從10~1000微米不等,濾芯孔洞可能得在5~10微米以下,才能逼近零微粒。兩篇動物實驗對兔子注射大量碎屑微粒,一篇有發生肺栓塞,另一篇動物沒事;人體實驗因違反倫理,無法推斷可允許的微粒濃度和大小,目前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和臨床案例指出玻璃ampule有人體危害。作者的結論認為,因成本高昂加上證據不足,是否應全面使用濾芯抽藥管?有待商榷。


我幫他直白超譯一下,就是沒必要。即使在歐美接受全自費天價醫療,醫院也不一定有濾芯抽藥管存貨。


參考資料:
https://www.amsj.org/archives/4271


南非麻醉醫學期刊在2008年有一篇小型研究發表,往外掰比起往內折,比較不容易捏碎ampule,或許是符合人體工學施力的緣故。5~10毫升以上的大ampule,即使沒有不慎捏碎,比起1~2毫升的小ampule,仍比較有機會產生玻璃微粒 (4~8% vs 1~2%);針頭越細,越不容易有玻璃微粒,18G粗針約9.2%,23G細針約3.3%,有使用B. Braun公司專利濾芯管抽取則為0%,可達到您希望的完全零風險,唯一的缺點就是貴。就我所知,台灣沒有醫院引進使用,即使照顧嬰幼兒患者也是。


參考資料: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080/22201173.2008.10872550
https://www.bbraun.com/en/products/b/sterifix-filter-straw.html


請詳閱上述回覆2~3次,我想您的疑惑和擔憂都能得到解答。以下照您的7點提問再總結一下:


1. 注射的時候會把玻璃碎屑跟著打入血液嗎?

肉眼可見的大顆粒細針抽不進去,不會;比灰塵還細小,肉眼不可見的玻璃微粒則有可能。


2. 如果玻璃碎屑打入血液,流到心臟是否可能引發心肌梗塞?這些玻璃碎屑是否可能會引起血栓?可能再造成肺栓塞?

理論上有極低的可能性,但就我個人臨床經驗,從來沒有聽過此類案例。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大多是慢性病與生活飲食習慣所致。


3. 玻璃微粒比灰塵還小,高倍率顯微鏡才看得到,不是您想像的碎屑,無法切割刺穿血管和人體組織。


4. 血液傳染疾病的主要途徑,包括注射毒品共用針頭,單次拋棄的侵入性器具重複使用,重複使用之醫材未妥善清洗消毒,過去密醫盛行的年代風險較大,現代常規醫療已經罕見。醫療人員不小心針扎的時候,會做院內通報,並接受相關檢測,若您很擔心,可至感染科就診檢查,排除這方面的疑慮。


5. 視污染血液的量與病原濃度而定,約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發生機率極低,可以先放輕鬆。


6. 徒手居多。固然有安瓿折斷器這項發明,但一來會增加成本 (網購價一個500元) 要看醫院是否願意大量配置,二來效率沒有徒手快,急救CPR時爭分奪秒,更加不會使用。





瓶口掰碎基本上就是護理師個人職傷,訓練成長過程多少會遇到,和醫源性猝死和血液傳染疾病無明確關聯,請體諒他們的辛勞,尊重護理專業。真的有心改善醫療環境,您可以主動捐贈安瓿折斷器,或投書院長信箱或衛生福利部給予建議。


參考資料:
https://www.tcust.edu.tw/p/404-1000-27742.php
https://reurl.cc/e3Qll7


7. 請問現在醫用ampule是以玻璃的居多或是以塑膠的居多?

玻璃居多。安瓿其實就是一種藥物容器,名詞使用久了,大家聽到ampule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玻璃瓶。


以上供您參考,祝健康平安~







【諮詢】B肝患者能否攝取葡萄糖胺?

醫聯網用戶提問

家中長輩是B肝帶原患者,因聽從旁人意見認為攝取葡萄糖胺可能會使指數升高,因此連有添加葡萄糖胺的奶粉都排斥,請問是否真的不建議攝取葡萄糖胺,亦或非藥品類、低劑量的攝取不影響呢?

----
您好,


先說結論,各國的確有零星的個案報導,指出葡萄糖胺 (glucosamine) 有誘發肝炎的可能性,數篇文獻都未提及毒性與服用時長和劑量的關聯。雖然葡萄糖胺是廣泛使用、相對安全、幾乎無副作用的保健食品,我也建議有慢性肝病的族群,應避免服用。


市售產品通常為複方,含葡萄糖胺和硫化軟骨素 (chondroitin sulfate),目前我尚未看到軟骨素是否有潛在副作用的研究,如果肝病患者希望透過保健食品來保養關節,或許避開葡萄糖胺即可。


關節腔與軟骨位置缺乏血流,理論上口服補充葡萄糖胺和硫化軟骨素,很難抵達骨關節產生療效,排除含鳳梨酵素等具有消炎止痛複方成分的影響,服用純葡萄萄胺估計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患者覺得症狀改善,而這樣的「改善」,也必須將安慰劑效應納入。


比起保健食品,退化性關節炎首重預防和復健,如維持適當的體重、鍛鍊大腿周遭的肌肉、適度運動促進平衡協調、避免長時間跪姿翹腳盤腿、減少下山下樓等傷膝運動。


已經患有較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消炎止痛藥物、關節內注射玻尿酸、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會比保健食品明確。


接下來聊聊葡萄糖胺誘發肝炎的相關研究。


德國Essen大學病毒研究所的華人研究團隊,與中國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在2019年Autophagy期刊上發表他們的成果,指出葡萄糖胺在老鼠實驗與試管模型中,會干擾正常細胞自噬的過程,而誘發B肝病毒的複製。


自噬(autophagy)是細胞內的「資源回收」機制,溶酶體(lysosome)如同貪吃蛇和小精靈一般,會把衰退的蛋白質、受損的胞器、部分病菌「打包->吞噬->分解->釋放」,而葡萄糖胺會干擾這個過程,增加打包吞噬,卻難以降解破壞,導致自噬性壓力(autophagic stress),使B肝病毒複製增殖,這或許是誘發肝炎的因素。





不過,少數疑似葡萄糖胺引發肝炎的個案,檢驗後沒發現BC肝病毒帶原,我們只能猜測,或許是其他難以檢測的病菌增殖,還沒有證據能判定葡萄糖胺本身具肝毒性。


有興趣的話可閱讀文末參考資料。


再次總結,建議有慢性肝病的族群,應避免服用含葡萄糖胺的健康食品,這類產品作為退化性關節炎的輔助保養,可能安慰劑效應居多,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可先以復健增強肌力處理。


參考資料: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一分鐘胃腸肝膽筆記】膽管出口躲在憩室內該如何處理?



膽管出口(major papilla)躲在憩室內,該如何處理?


81歲婆婆患有糖尿、慢性腎病、冠心症、C肝、肝癌等慢性病,總膽管卡了顆2.5公分 x 1.0公分的大結石,併阻塞性膽管炎,才開始檢查就遇到難題——


點滴漏針,手腳血管細又沉,多次嘗試打不上、肌肉注射了2支抗蠕動針劑,腸道還是像毛毛蟲一樣持續收縮扭動、乳突躲在憩室內角度不佳,加上周遭鬆弛的皺褶,器械難以施力......


想到老師們提過,可以使用黏膜下注射或者止血夾的方式,讓躲在憩室內的乳突翻出轉正,在撤退前姑且一試,感謝神運氣不錯,我們克服了讓人頭昏眼花的腸蠕動,順利把結石拖出來了!


回顧檢討,如果能用自費千元的可開合式大止血夾,皺褶固定和翻轉出的角度應該會更好,一般常用的基本款止血夾,很容易被膽管鏡抬升器(elevator)卡住,影響擊發。


另外,雖然時間很趕,後續還有2台膽管鏡要作,在沒有周邊點滴的狀況下做侵入性檢查,想想真令人後怕......逃避和放棄不可恥,可以不成功,但要會化解麻煩,提高勝率之餘,也要記得減少在刀口上舔血。

【媒體報導】8旬老婦大腸多處急性出血 氬氣電燒助止血



感謝各媒體報導,感謝醫院的企劃室協助。

聯合新聞網
自由健康網
視傳媒
中華新聞雲


----
在網誌做個紀念,也講講腸胃道出血,和申請儀器採購的心得。


腸胃道急性大量出血的內視鏡治療方式,包括黏膜下注射、止血夾止血、熱探子電凝、橡皮環套紮等,加上靜脈點滴藥物與輸血輔助,以促進傷口止血結痂,穩住患者的生命徵象。



黏膜下注射與止血夾可處理大多數的狀況,不過,若遇到特殊的病灶出血,效果就差強人意,需要動用不同的武器。


例如本例的腸黏膜微血管擴張病變,數量多、分佈範圍廣,即使檢查當下只看到1~2處滲血,其他部位後續仍有出血的機會,這時就會需要類似炙燒噴槍的器械,作多點大範圍的電燒,達成止血與預防遲發性出血的目標。


氬氣電燒作用原理


氬氣電燒全名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特製的電燒導管可通過直徑僅2.8毫米的內視鏡管道,噴出的氬氣受電極激發後,會產生高熱的等離子電漿,可以不接觸病灶就達到止血或消融的作用,此技術在外科手術和支氣管鏡也有類似的應用。


因為能夠「隔山打牛」,氬氣電燒比較不會在止血當中戳傷鄰近組織,或拉扯掉黏住的結痂,導致新的出血,而增加處理困難度,延長治療時間;此外,注射止血和止血夾等傳統方式屬於單次擊發,需要重新裝填,而氬氣電燒可以像瓦斯槍一樣,作連續性的灼燒,適合作為傳統方法的補強和二線救援,以及大範圍微血管擴張病變的一線治療。


申請採購心得


氬氣電燒設備得來不易。


據說5年多來,幾位醫師早已提出需求,我寫完採購申請單後,又過了2年,特助幫忙請願,醫工部讓我們試用了3個品牌,遞交試用心得,經過採購部談判議價,最後由院長拍板三選一,2021年起終於可以脫離雞肋的熱探子,有更好用的氬氣電燒啦!


採購新的儀器,除了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考量,還需要預估服務量與收益?多久能回本?有無附加價值?維護成本高低?在等待的過程中,從失望到理解釋然,是比醫術進步更寶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