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有故事的洋蔥冰淇淋


恆春有三寶,瓊麻、洋蔥、海霧茶。拿洋蔥來作甜點的話,洋蔥蛋捲、洋蔥餅乾、洋蔥甜餅當地很多店家作,但洋蔥冰淇淋目前僅只歐戀冰品一家。

老闆鄭冠昌在2008年毒奶粉事件爆發後,發現過去跟流行買很多補品、健康食品給孩子吃,卻讓下一代吃進三聚氰胺、塑化劑,以及潛藏的未知毒素,最終只有自己做的最安全。整理網路資料不難聽聞,洋蔥營養價值高,除了可以強化免疫的類黃酮及含硫化合物外,洋蔥還提供鉀、維生素C、葉酸、鋅、硒,及纖維質等營養素。其複雜的有機硫化合物,使它散發強烈氣味,也可以抗癌及預防心血管疾病,鄭大哥突發奇想,如果能把這在地之寶融入冰淇淋,女兒的零食自己作,食材來源安心,還能兼顧美味與健康!

中時報導,從備料到冰淇淋完成要花48小時,美味秘訣在於6樣神秘水果搭配洋蔥,再搭配適當火侯細細熬煮去除洋蔥辛辣嗆味,最後只留下甜味,加上在地挑選野生桑椹、草莓及百香果。原本冰淇淋不外賣,只讓自家孩子品嘗,經朋友帶孩子來訪搶著要吃,於是越做越多,最後乾脆包裝出售,把每個客人當成自己孩子照顧食安。

睽違一年第二次拜訪,生意更加興隆,但很佩服鄭大哥仍然細心地為每一桌客人介紹他研發的冰品,入口即化的水果冰淇淋裡咀嚼得到洋蔥絲,卻沒有嗆辣味,是種特別的體驗,加上自製的百香果淋醬、粉圓、鳳梨丁、蘋果、奇異果薄片,有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感受得到創作者的愛與用心。

除了洋蔥冰,綠豆饌(蒜)也是一絕。恆春老街裡有很多家綠豆饌,遊客們各有所好,但把綠豆饌由來說得最清楚,讓人覺得自己吃的不只是美食,是「體驗文化」,歐戀作到了!老闆端上佳餚,並親自說明了典故(臉書連結):


綠豆蒜是早期1970年前,用於台灣喜宴上最後一道的祝福料理,總鋪師(大廚師)祝福新人在辦完喜宴後能夠算(收)很多紅包的意思。這是一道結合了台灣文化、中華文化與日本文化的料理,是需要運用三種材料,製作出三個味道與三種意境的功夫料理。

材料包含赤砂糖(黃砂糖)、桂圓、綠豆仁,砂糖須先炒後熬,耗費4個小時做出的焦糖,甜而不膩,焦香而不苦;桂圓要煮到Q、彈、脆、嫩,如剛撥的龍眼肉一樣香甜;綠豆仁要看似完整,但在口中輕咬像豆沙一般綿綿化開,據說在日治時代,去殼的綠豆仁因散發著象徵尊貴的鵝黃光澤,常用在獻給皇族的和菓子。

糖的焦香,桂圓的甜香,與綠豆仁的豆香,在口中交織盤旋,三香齊備、三香平衡、甜而不膩,這才能稱為道地的綠豆饌(蒜),除了祝福喜宴能「算」很多紅包,還蘊含著三個寓意:赤砂糖像黃金砂與豆仁搭配,寓意是「金玉滿堂」;桂圓不能煮不熟或煮過頭,必須剛好到位,跟剛撥的龍眼肉一樣,寓意是「早生貴子」;湯圓粉圓則是祝福這場婚宴能「圓圓滿滿」。三香平衡呈現出三個寓意,台灣的飲食文化之美讓人驚艷。

吃甜食長知識,也體會在商業競爭的紅海中,堅持做出好的理念,傳承有意義的故事,終究會嶄露頭角的。




「稍微」並不是在「什麼都沒有的狀況下」去做。「稍微」是在「之前做過的基礎上」去做的。因此,會透過稍微多做一點而得到「驚人的命運性的事物」!

《2016年4月30日鄭明析牧師清晨箴言》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心室顫動之夜

上方為正常心律,下方為心室震顫。圖╱維基百科


八月一日值班,遇到患者VT(心室震顫)間歇性發作,從晚上11點到隔天凌晨四點,總共電擊去顫了9次!


69歲呼吸衰竭氣切後長期住安養院的婆婆,今年五月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支(LAD)因為嚴重鈣化無法打通,本次因呼吸變喘,疑似腎衰竭沸水腫惡化,接上呼吸器轉入加護病房。晚上翻身拍痰後越來越喘,嘴唇發紫,可能是氣切管漏氣,呼吸器無法送氣入肺,第一次VT/Vf被電回來後,馬上換掉漏氣的氣切管,也排除了後續缺氧、心肌梗塞、電解質不平衡、出血等可能誘發原因,但婆婆就是不給面子,半小時到一小時就來一次VT。血液輸送不到腦部,所以每次昏迷的半分鐘也伴隨著缺氧性的癲癇抽搐……心電圖顯示QTc延長 >500 毫秒,心律不整藥物好像也只能試試Lidocaine,感謝黃主任的專家意見。

婆婆每次不到一分鐘急救就恢復脈搏「嚇醒」,指著被壓過的胸口和氣切說很痛。總算順利交接給白班同仁,心臟科打通慢性阻塞的LAD,合併使用抗心律不整藥之後,VT就沒有再復發,可說是皆大歡喜,醫療與死亡拔河的勝利,然而,本來就臥床的婆婆,等著她的是與呼吸器共度餘生的命運。第一次CPR成功率這麼高,不知該哭該笑?醫藥的進步與健保的便利,讓人活得辛苦,走得拖泥帶水


似乎每次做七日斷食都會遇到考驗?上次是一晚連續兩支困難插管;這次是白天一支困難插管,晚上VT夜未眠,還客串幫忙推故障的行動X光車。有趣的是,第一次擔心只喝酵素怎會有力氣挑喉頭鏡?卻感覺乳酸一下子就被代謝掉,沒有預期中長時間挑喉頭鏡之後的手痠手抖;這次值班熬夜則是不覺疲累,下午補眠兩小時就恢復體力。

熬夜值班,絕不能被腦中上升的飢餓素(Ghrelin)宰制而大吃大喝,少食輕食,趕緊補眠才是王道!將用來消化食物的能量省下來,人體的確能將其轉換到更需要的作功,若人人渴求的健康是蝴蝶,用網子抓回溫室的方法,終究只能捕到斷翅、鬱鬱而終的蝴蝶;趁太遲之前,何不用心營造一個花園,讓它們能翩翩飛舞?


健康之道沒有實證,只有親身實踐後的體悟。醫療充滿實證,但常有苟延殘喘的悔悟。

膽道鏡風險如何說明?

ERCP,逆行性胰膽道內視鏡,不用開刀,即可處理卡在總膽管的結石。聽起來很棒,然而一旦病況需動用到醫療,總是有一好沒兩好,尤其較有侵入性的處置。儘管大多數患者在ERCP後反應良好,但醫師可是走在刀口上治療患者,久久遇到一個嚴重併發症,大家都很頭痛。


醫療的藝術,就是併發症的藝術,醫者,詭道也。醫師擔心辛苦治療患者,卻出現預期外的併發症,結果被反咬一口說沒作術前說明,都是你的疏失,所以把風險說得很嚴重;患者和家屬也害怕大醫師那麼繁忙,多問一句顯得自己無知,聽得霧煞煞,但只敢等醫師離開後找護理師詢問。彼此的猜忌、害怕、防備,無法成為一同合作的夥伴,患者聽不懂,如何一起承擔風險?


所謂的風險,都是大量病例統計的結果,對於不明白醫療的患者和家屬來說,一切併發症的機率只有0%和100%,光作防衛性說明,專業術語和風險機率無法達到有效溝通,下場不外乎「家屬聆聽說明後拒絕治療」或是「激怒家屬,醫護團隊一起來善後,最後該做的還是要作」,如何解釋膽道鏡風險,能讓患者家屬聽懂,又不會過於擔心?把握兩個原則:「有圖有真相」、「事前的誠意比事發的誠意重要」。分享自製的膽道鏡說明書,可以在上面寫字畫畫幫助說明,大器一點直接送給家屬;防衛一點,說明後彼此簽名夾病歷存證。


圖╱臨床肝膽病雜誌

一、膽管鏡怎麼做?

膽管鏡採吞胃鏡方式,深入至十二指腸位置,由胃鏡前端伸出導管,進入乳突(膽胰道共同開口),之後往上進入總膽管,注射顯影劑照相,確定膽道結石阻塞位置,接著以氣球擴張或刀片劃開,擴張乳突出口,伸入取石網將膽泥、砂、石拖出。手術時間平均50分鐘,困難狀況花費1~2小時亦有可能。


二、成功率與風險?

膽管鏡取石成功率約80~90%,比起開刀侵入性較小,成功率也不錯。以下併發症的發生率約5~10%,必須知會您風險仍然存在,醫療團隊會盡量努力,將風險降低,萬一發生也有相對應的處理辦法,解釋如下:

圖╱NEJM、MedSci

三、可能併發症與處理方式?

1. 出血:平均發生率約0.3~2%。大多與內視鏡乳突切開術有關。治療後2週內都有出血之風險。若有服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製劑、或出血傾向(洗腎,肝硬化,血小板低下等)須注意並與醫師討論。

2. 腸穿孔:有部分患者有十二指腸乳突旁憩室,腸壁較薄,不論氣球撐開或刀片劃開,都有可能造成腸壁破裂,發生率不高約 <1%。若胃曾經開過刀或膽管狹窄的患者,發生穿孔的機會較高,萬一發生可能需會診外科手術。

3. 感染:阻塞的膽道宛如充滿淤泥的水溝,一經器械攪動,充滿細菌的膽泥煙塵瀰漫,若滲入全身血管的菌量較大,會造成敗血症,平均發生率約<3%,包括急性膽管炎,與急性膽囊炎。另外,吞入內視鏡時嗆到,也可能產生吸入性肺炎。若術後發生發燒、畏寒,請告知醫護人員,會評估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療。

4. 胰臟炎:平均發生率約3~10%,因人而異,根據不同檢查與治療,不同年紀與性別,有不同的發生率,某些高風險族群可高達15%。高風險包括年輕人、女生、以前曾有治療過而產生胰臟炎等。鋼絲導線與顯影劑注射,難免對胰臟造成些微損傷,若發生則延長空腹時間,注射點滴補充養分,觀察是否有較嚴重的胰臟炎併發症。

5. 取石失敗:可能因膽道過於狹窄沾黏無法撐開、石頭位置過高、膽石過硬等狀況而取石失敗,屆時可能會置放膽道支架、另行安排第二次膽管鏡,或會診外科評估手術必要性。


祝福辛勞的醫者們行醫無災厄,奧客醫糾遠離我;不得已需要治療的患者順利出院,別過度迷信醫療,習慣才能根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