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一分鐘胃腸肝膽筆記】內視鏡刺青如何做得漂亮?

在骨盆腔內的直腸與下段乙狀結腸,是大腸癌腹腔鏡手術的困難區域,太保守切除邊緣不夠,會殘留癌細胞增加復發率;距離估太遠,又可能傷到肛門周遭組織。


此類手術前,外科會先轉介腸胃科做內視鏡刺青 (tattooing),有了墨汁的標記,手術中外科醫師就能迅速定位,切除腫瘤上下恰當長度的區段。



這例刺青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但外科醫師回饋不太好找......自我檢討,推測是病灶位於背側,但腹腔鏡是從腹側進入探查,需要分開更多周遭組織,把腸子翻起來才看得到刺青區域。


查了文獻,Douglas K. Rex醫師建議,墨汁除了打在病灶旁邊,最好也在腸腔其他3個象限作環繞式注射標記,對外科醫師腹腔鏡的視角比較友善。


對於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的良性腫塊和早期癌,則不建議使用墨汁標注,以免下層組織發炎後沾黏纖維化。若擔心找不到病灶,可刺青在腫瘤對側,或3~4公分外的位置。


Douglas K. Rex醫師提醒黏膜下注射的要點,針尖應避免垂直深扎,以減少墨汁滲漏,併穿孔腹膜炎的風險。


不熟練者可以先嘗試打入生理食鹽水0.5~1.0毫升,製造小水泡,換針刺入水泡打墨汁。


熟悉黏膜下注射者,可以直接下針,輕輕回拉,讓針間往腸腔中央挑,再注入墨汁。每個點的墨汁注射量,建議在0.75~1.0毫升即可。




參考資料:
The Appropriate Use and Techniques of Tattooing in the Colon / Douglas K. Rex
Gastroenterol Hepatol (N Y). 2018 May; 14(5): 314–31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034606/


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一分鐘胃腸肝膽筆記】生涯大危機!33歲年輕人胃腫瘤術後大出血

強颱軒嵐諾擦肩而過的週末,我也遇到了醫師生涯的大危機,經過一番腎上腺素飆升的處理,感謝神總算化險為夷。


33歲男,兩週前於外縣醫學中心接受5公分大的胃良性腫瘤切除手術,週六一早醒來吐血暈厥送醫,轉加護病房。事發突然,患者和家屬沒有帶外院病歷摘要和影像光碟,也說不清楚是作了什麼術式。


加速忙完上午預約的檢查後,中午到加護病房出外景,原來是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術後傷口癒合不佳,過兩週遲發性出血。



胃壁約略可分為5層,常作的息肉切除術僅能處理腸腔最內側的黏膜層,黏膜下4個夾層長出的腫塊,過去都需要轉介外科手術切除,現在只要找藝高人膽大的專家們作ESD,使用微創的內視鏡刀具,就可以像剝洋蔥一樣,把夾層中的腫塊挖掉,比腹腔鏡手術侵入性更低,肚皮也不會有傷疤。


ESD目前仍未有健保給付,雖微創且住院天數短,收費可能比腹腔鏡手術高,此外也有潛在風險,例如切破最外側的第5層胃壁、胃穿孔腹膜炎休克、未整塊剝下有殘留病灶、術中或術後大出血......若刀具設備不齊全,外科無法隨時支援挽救,一旦發生意外,很難向患者和家屬交代。


回到這次案例,大吐血暈厥事發突然,加上颱風天,患者沒回外縣醫學中心,選擇就近在本院處理。


手術傷口在賁門,需要倒轉胃鏡,屬於困難的施作位置。即使先在可能出血點附近夾了一隻自費的大止血夾,沖掉血塊定位時,仍出現可怕的柱狀噴血,胃鏡檢查中患者的收縮壓一度降至70~80毫米汞柱,昏迷不醒。



「弟弟你還很年輕,要加油撐過去啊!」我們默默祈禱。


外景車上通常會準備數十支健保的小止血夾,咬合力較佳的大止血夾,因嚴重出血罕見,只常備2支,夾了1支噴血,第2支竟然卡彈無法擊發,感謝技術師衝回胃鏡室拿存貨,等候時間我先用局部注射和小止血夾應急擋住噴血,也做了最壞的打算,請加護病房緊急聯絡值班外科醫師前來,準備緊急開刀......好在用了3支自費大止血夾之後,傷口沒再冒血了。



家屬詢問為何會遲發出血?外院怎麼沒提醒會這麼嚴重?


我解釋道,胃壁夾層中有許多血管分枝,類似水泥牆壁中埋有水電瓦斯管路,黏膜下5公分良性腫瘤,ESD手術挖的範圍大又深,即使當下沒出血,傷口癒合過程若止血夾脫落,加上胃酸的侵蝕,薄弱之處就可能發生「爆管」,應注意術後1~2週不可運動搬重物,少量清淡飲食,當然絕對不能抽菸喝酒,以降低遲發性出血的機會。無論原因為何,幸好有止住,後續仍須服用至少3~4個月PPI與黏膜修復粉劑治療潰瘍。


我默默提醒自己,在大醫院發生意外是盡力,但在小醫院沒處理好意外是逞強。你很重要,但也微不足道;要持續修煉,相信自己能逆轉危機,但不是每次都會有天助人助,40歲之後要盡可能做有把握的事。


醫療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患者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是福音,但也衍伸許多已知與未知的挑戰。若高估醫師個人的能力天賦,低估團隊、系統、衛教溝通的重要性,發展特色醫療與新式技術時,會讓多方都暴露在失控的風險當中。


【一分鐘胃腸肝膽筆記】膽汁化膿,支架置放後黃疸沒退,怎麼辦?

68歲男,上百顆膽囊結石,導致化膿性膽囊炎與阻塞性黃疸,這個案例有很多特別之處:


1. 膽囊發炎化膿,症狀表現卻沒有發燒,主訴右腰痛。膽囊不漲,加上腸氣遮擋超音波看不清處,一開始在門診讓我誤以為是右腎結石,患者隔天到急診抽血做電腦斷層,才知道是膽囊炎併阻塞性黃疸。


2. 患者身材偏瘦胃下垂,常規趴臥位,膽管鏡會在胃裡打轉,無法進入12指腸,需改為側躺位,加上請技術師協助壓肚子,才能解套進入下一關。


3. 膽管被膿液塞住,術中可見淡黃色膿液從乳突流出 (圖左),總膽紅素值升至5 (正常值1.5以下),卻沒有膽道擴張 (圖右)。


4. 抽吸化膿膽汁,加上總膽管支架置放,隔天抽血追蹤,總膽紅素不降反升,從5變6,推測是仍有膿液從膽囊緩緩擠出,膽汁太黏稠,導致支架引流效果不佳,但好險有放支架能慢慢引流,將抗生素升階後,黃疸有逐漸消退,不用一週內再次施作膽管鏡。


5. 轉介外科作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後2個月做膽管鏡拔除支架,有撈出2顆結石,推測是手術前或術中滑落的。


6. 過去我會希望一次幫患者把膽管結石清乾淨,盡可能不要分次做和放支架,以減少患者就醫奔波與檢查的次數。但幾次偶遇術後黃疸惡化,需要趕緊再次檢查的情況,人手不足業務繁忙時,會讓人很頭痛......


從經驗中記取教訓,還是有放支架比較能避免突發狀況,尤其出現以下情形:膽汁化膿、結石多顆可能再次滑落、撈不乾淨、反覆操作後出口腫脹、乳突未充分打開


7. 作膽管沖洗雖然能協助膽沙和膿液排出,但因為沖洗的上下擾動,術後當天有可能產生逆流性膽管炎,出現發燒甚至敗血症。雖然大多數情形追加一劑後線抗生素或觀察即可,但會讓患者家屬不安,下班後收到值班同仁來電......


我個人的感覺是,乳突開口若未撐開至0.9~1.0公分以上寬,預測膽汁可能排出不順,最好縮短檢查時間,別做膽管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