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一分鐘胃腸肝膽筆記】錯過一輩子只能申請一次的神藥,怎麼辦?



70多歲的阿婆最近感到疲倦、胃口不佳,抽血檢驗發現應該是C型肝炎病毒作怪,肝功能2.5倍異常上升,檢測了病毒量和基因型之後確診。


肝炎個案管理師上健保局的網站登錄資料,準備申請抗病毒的特效藥給阿婆使用,卻發現她已經在其他診所治療過,但阿婆矢口否認拿過特效藥,我和個案管理師滿臉問號,究竟怎麼回事?


原來,是阿婆誤會聽不懂衛教,以為現在治療C肝還要自費幾十萬台幣,不知道自己拿回家的是健保給付的「治肝仙丹」,沒有服藥,也不敢回診。這在健保系統的判定,就是患者自行中斷治療,放棄一生只有一次的權益...


慢性C型肝炎感染是導致肝癌與肝硬化的病因,2018年的健保的癌症治療支出共1045億,其中有109億用在肝癌治療,占了約十分之一的比例。為了民眾的健康與減少罹癌後的支出,政府與衛服部撥出了特別經費,希望能在2025年左右全面根除C肝病毒。


過去C肝治療需要每週施打皮下注射的長效型干擾素(Interferone),為期約一年,療程中常有副作用如頭痛、倦怠、發燒、無力、憂鬱、骨髓抑制、甲狀腺功能異常,合併使用的雷巴威靈(Ribavirin)則可能有貧血的副作用。


辛苦不一定能得到回報......干擾素療法只對第2、3基因型的C肝病毒效果較好,治癒率達80~90%,對於第1、4基因型則只有50%左右的治癒率。


台灣的C肝患者,約50%是對干擾素不太有反應的第1b型,約40%是第2型,所以平均起來的治癒率僅有60~70%,加上過程中的不適,讓患者配合度不佳,截至2019年,衛服部估計全台40萬位患者之中,僅有近8萬人接受干擾素後成功清除病毒。


好在,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的口服抗病毒藥DAA (Direct Anti-viral Agent),一天吃一次,持續三個月,治癒率達90~95%,又沒有干擾素的副作用;在全基因型的抗病毒藥推出後,成功率更提升到95~98%以上,醫師治療C肝更簡單,患者也更輕鬆!


想用神藥,錢從哪來?


幾年前剛上市時,還沒有健保給付,單人一個療程要自費100~200萬!健保議價能力強,海量採購,加上開放限制全面給付,藥商被殺價到30~50萬,但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筆開銷還是很龐大的金額,健保爸爸願意全額資助,患者和醫師都很開心,管它免費的背後有多貴,病人再也不用苦哈哈地籌錢,醫師再也不用勸說自費治療,還得擔心萬一失敗,何樂而不為?


回到開頭的故事,阿婆沒聽懂某診所的衛教,領了1~2週昂貴的神藥沒有吃也沒回診,喪失了健保爸爸巨額給付的權益,家屬心有不甘,寫信到健保局抗議,說尚未服藥,希望能再次爭取到莫名其妙錯過的,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治療機會。


於是,健保局行函到醫院,要求醫師提供相關資料,證明患者不適合使用干擾素,需要新型口服藥治療。我一邊讚嘆原來還有這種神操作,一邊寫了那份「回家作業」,懇請委員核准......至於能否成功通過,就等健保局的回覆囉。


透過這個案例再次提醒我,儘管看診忙碌節奏迅速,還是要盡可能讓患者聽懂,能有一位專業的個案管理師幫忙衛教,真的很感謝。


健保財務連年虧損,2018年虧損金額來到266億元,預估2019年赤字更多,虧損可能超過400億元,希望現在用在C肝治療的支出,能夠看到逐年降低的肝癌治療花費。


2021年之後如果健保費率調漲,你我可能會不高興,但為了能讓台灣健保永續經營,照顧貧病百姓和廣大的國民,調漲保費並避免被某些族群濫用,無論哪個黨派執政,遲早都得面對這燙手山芋。


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一分鐘胃腸肝膽筆記】什麼病,讓百大名醫也栽跟斗?


53歲的老菸槍賢哥(化名)罹患第三期食道癌,吞嚥困難疼痛,無法進食。腫瘤曾吃穿到氣管,很有機會也侵犯大動脈,有大噴血的風險,所以做了預防性的主動脈金屬支架置放,先從胃造廔管灌食,接受化療合併放療。


食道癌在化療放療後有縮小,分期別降低,賢哥終於能接受全食道切除,脫離靠胃造廔管灌食的生活。經歷了幾個月的療程和大手術,酒雖然戒了,但他煙癮還是改不掉。


術後半年不到,他不斷抱怨胸痛、喉嚨痛、頸部疼痛、乾咳,反覆出入醫院,希望醫師幫忙申請殘障鑑定,說自己無法工作。第一次胃鏡檢查並沒有看到手術接口有狹窄或局部復發的跡象,只有煙癮者常見的胃發炎,胸腔的電腦斷層掃描也沒發現異樣。


在醫護人員眼中,賢哥就是個不配合的患者,每天下樓散步抽煙,不願意去戒菸門診,住院就是來開診斷書申請保險理賠,那些全身不適的症狀,到底是抽煙造成的,還是裝出來的?


賢哥在胸腔科、心臟科都繞了一圈後,被認為沒有肺病也沒有心臟病,該不會是主動脈內金屬支架的問題?但血管內的支架通常是不會有感覺的呀?再者,主動脈支架一放下去就拿不起來,沒有明確的問題,只為了取出支架而開大手術,對患者有害無利。他也曾回診到醫學中心的手術醫師那裡,做了第二次胃鏡也無異常發現......最後,賢哥又回來找我了。


一樣的胸痛乾咳喉頸不適,一樣行動自如散步抽菸,只有多了自述的吐血還是咳血?好吧,就再來做一次胃鏡看看。咦?替代食道的胃裡面,怎麼多了一顆5公分的粘膜下腫塊?賢哥的食道已經全部切除了,現在胃所處的位置,已經拉上來到胸口,難道,就是這顆腫塊讓他一直有胸痛的感覺?這是腸胃道基質瘤(GIST)?平滑肌瘤(leiomyoma)?還是食道癌復發?
 



下一關難處在於,如何取得腫塊組織來確診?


胃壁共有五層,而一般切片夾頂多抓得到最內第一二層的組織,粘膜下腫塊時常是無法憑一般切片夾抓到的,這也是為何小於2~3公分的粘膜下腫塊,時常只能定期胃鏡追蹤。還好這腫塊不太會滑動,質地也夠硬,讓我能瞄準同一個點,往下多次夾取,以「深掘切片法」達到穿刺效果。過了幾天,病理化驗證實為復發的食道鱗狀上皮癌。


「虧我還回去找百大名醫,結果還漏氣沒有診斷出來。」賢哥為了緩解聽到噩耗的焦慮,半開玩笑地抱怨。


「話不是這樣說啦,粘膜下腫塊如果還不夠大,沒有往胃粘膜內的方向突出得足夠明顯,誰來照胃鏡都一樣看不到的,我還擔心是不是上次照胃鏡自己眼殘沒發現呢...言歸正傳,建議你還是回去找百大名醫,看到底還能不能開刀,或是要再做化療電療。」


我不禁捏了把冷汗,如果太自信鐵齒,認為賢哥在「無病呻吟」,沒有再幫他做一次胃鏡,「漏氣」的就是我了。從這個經歷我們可以學到:



1. 持續沒有改善的症狀,最好先當作有問題詳查
 
2. 清晰表達並友善配合,可以讓診療過程更順利

3. 年少輕狂嗑菸酒檳榔,人生黑白受罪沒後悔藥




2020年1月5日 星期日

【一分鐘胃腸肝膽筆記】你是真的血便,還是吃了什麼?



70多歲的貴夫人擔心地來到診間,說因為有年紀了加上最近解血便,擔心大腸癌,想要安排大腸鏡。


檢查當天,大腸鏡發現全段大腸內都是紫紅色果醬狀液體,還有密集的小黑點,我和技術師對視一眼苦笑:「她怎麼會檢查前吃火龍果?」「看到這個畫面,我一個禮拜不想吃草莓和果醬了...」


衛教單張上雖然有附飲食建議的圖文,但有時候患者可能太緊張了,或記性不好而忘記。衛教的醫護人員最好也別說可以喝果汁,我們想的是半透明的濃縮還原鋁箔包飲料,患者以為可以喝自製的天然果汁,但不知道要濾掉纖維和種子,也不知道色素不能太深。


貴夫人說,她使用高轉速的全營養調理機,把火龍果打得很細碎,應該沒關係吧?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做好標準的清腸,大腸鏡是無法好好檢查清楚的。


有些食物吃多了,容易讓人誤以為解血便,包括火龍果、甜菜根、櫻桃、番茄、紅蘿蔔等;而豬血、鴨血、鐵劑等吃多了,則會讓人誤以為解黑便。


一個標準的清腸準備該怎麼做呢?


檢查前三日要開始吃低渣飲食,如稀飯、白吐司、鰻頭、白飯、白麵、水煮蛋、去皮魚肉,蔬菜水果都不能吃,以免形成糞便。一般人常見的誤區是誤以為可以喝牛奶,或像這位貴夫人一樣,喝了色素較深的自榨果汁,覺得纖維有打碎就是低渣。


最重要的是檢查前一天,尤其是晚餐,一定要遵守全流質飲食,只能喝清湯、水、運動飲料、冬瓜茶、沙士;喝了瀉藥也要再多喝水、多起身走動,才會瀉得乾淨,讓醫師能發現小息肉並切除,不枉費3天的辛苦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