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長度120~160公分的大腸鏡相比,胃鏡僅有90公分,如果拿胃鏡來檢查大腸,可能會有長度不足,以及無法調整管路軟硬度,導致胃鏡在腸腔內打轉繞圈,無法抵達盲腸來完成詳盡的檢查。
不過,若患者因腸沾黏、過瘦或其他因素,腸腔較為狹窄九彎十八拐,這時候胃鏡就能發揮比大腸鏡細軟的優勢,順利鑽過髮夾彎,讓檢查治療更為順利。
69歲女性因子宮頸癌FIGO第IIIB期,接受體外放療與陰道內近接放療後,併發嚴重的放射性腸炎(radiation enterocolitis),在多處有缺氧後產生的微血管異常增生(angiodysplasia),滲血區段包括迴腸、盲腸、乙狀結腸、直腸。
過去遇到的攝護腺癌放療後腸炎,僅局限於直腸,處理起來相對輕鬆,但這個案例多處出血,在離肛門口較遠的乙狀結腸,又腫脹又狹窄彎曲,第一次施作大腸鏡電燒止血術時(Argon plasma coagulation),我花了快2個小時,勉強處理了60~70%的病灶,汗流浹背頭昏眼花,像打完一場激烈的對抗賽。
第二次治療,也是因為那腫脹狹窄的乙狀結腸髮夾彎,花了1個小時處理,算是有80%的治癒度吧。
感謝義大葉人豪醫師的分享,提到拿胃鏡來檢查大腸,正好能克服狹窄彎曲的髮夾彎!在運鏡上會更靈活,拓展治療的空間,也能大幅減少捅破腸子的風險。
第三次治療,我現學現賣,果然輕鬆多了,雖然也花了快1小時,但不再滿頭大汗緊張焦慮,於此記錄心得,供有緣人參考。
經過2月、3月、6月三次大腸鏡電燒止血,和患者一同努力奮鬥後醫好了90%,覺得欣慰感謝,只剩下大腸鏡無法觸及的小腸輕微滲血,建議追加高壓氧治療或氣囊輔助式小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