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膽道鏡風險如何說明?

ERCP,逆行性胰膽道內視鏡,不用開刀,即可處理卡在總膽管的結石。聽起來很棒,然而一旦病況需動用到醫療,總是有一好沒兩好,尤其較有侵入性的處置。儘管大多數患者在ERCP後反應良好,但醫師可是走在刀口上治療患者,久久遇到一個嚴重併發症,大家都很頭痛。


醫療的藝術,就是併發症的藝術,醫者,詭道也。醫師擔心辛苦治療患者,卻出現預期外的併發症,結果被反咬一口說沒作術前說明,都是你的疏失,所以把風險說得很嚴重;患者和家屬也害怕大醫師那麼繁忙,多問一句顯得自己無知,聽得霧煞煞,但只敢等醫師離開後找護理師詢問。彼此的猜忌、害怕、防備,無法成為一同合作的夥伴,患者聽不懂,如何一起承擔風險?


所謂的風險,都是大量病例統計的結果,對於不明白醫療的患者和家屬來說,一切併發症的機率只有0%和100%,光作防衛性說明,專業術語和風險機率無法達到有效溝通,下場不外乎「家屬聆聽說明後拒絕治療」或是「激怒家屬,醫護團隊一起來善後,最後該做的還是要作」,如何解釋膽道鏡風險,能讓患者家屬聽懂,又不會過於擔心?把握兩個原則:「有圖有真相」、「事前的誠意比事發的誠意重要」。分享自製的膽道鏡說明書,可以在上面寫字畫畫幫助說明,大器一點直接送給家屬;防衛一點,說明後彼此簽名夾病歷存證。


圖╱臨床肝膽病雜誌

一、膽管鏡怎麼做?

膽管鏡採吞胃鏡方式,深入至十二指腸位置,由胃鏡前端伸出導管,進入乳突(膽胰道共同開口),之後往上進入總膽管,注射顯影劑照相,確定膽道結石阻塞位置,接著以氣球擴張或刀片劃開,擴張乳突出口,伸入取石網將膽泥、砂、石拖出。手術時間平均50分鐘,困難狀況花費1~2小時亦有可能。


二、成功率與風險?

膽管鏡取石成功率約80~90%,比起開刀侵入性較小,成功率也不錯。以下併發症的發生率約5~10%,必須知會您風險仍然存在,醫療團隊會盡量努力,將風險降低,萬一發生也有相對應的處理辦法,解釋如下:

圖╱NEJM、MedSci

三、可能併發症與處理方式?

1. 出血:平均發生率約0.3~2%。大多與內視鏡乳突切開術有關。治療後2週內都有出血之風險。若有服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製劑、或出血傾向(洗腎,肝硬化,血小板低下等)須注意並與醫師討論。

2. 腸穿孔:有部分患者有十二指腸乳突旁憩室,腸壁較薄,不論氣球撐開或刀片劃開,都有可能造成腸壁破裂,發生率不高約 <1%。若胃曾經開過刀或膽管狹窄的患者,發生穿孔的機會較高,萬一發生可能需會診外科手術。

3. 感染:阻塞的膽道宛如充滿淤泥的水溝,一經器械攪動,充滿細菌的膽泥煙塵瀰漫,若滲入全身血管的菌量較大,會造成敗血症,平均發生率約<3%,包括急性膽管炎,與急性膽囊炎。另外,吞入內視鏡時嗆到,也可能產生吸入性肺炎。若術後發生發燒、畏寒,請告知醫護人員,會評估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療。

4. 胰臟炎:平均發生率約3~10%,因人而異,根據不同檢查與治療,不同年紀與性別,有不同的發生率,某些高風險族群可高達15%。高風險包括年輕人、女生、以前曾有治療過而產生胰臟炎等。鋼絲導線與顯影劑注射,難免對胰臟造成些微損傷,若發生則延長空腹時間,注射點滴補充養分,觀察是否有較嚴重的胰臟炎併發症。

5. 取石失敗:可能因膽道過於狹窄沾黏無法撐開、石頭位置過高、膽石過硬等狀況而取石失敗,屆時可能會置放膽道支架、另行安排第二次膽管鏡,或會診外科評估手術必要性。


祝福辛勞的醫者們行醫無災厄,奧客醫糾遠離我;不得已需要治療的患者順利出院,別過度迷信醫療,習慣才能根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