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過了漫長歲月的巨木,自謙因為外貌不揚,沒有成為宮廷的雕梁畫棟,他清楚地知道,風霜雨雪無法擊垮他,但無情的歲月會掏空有限的生命,在那之前,他想盡可能地扮演可靠的巨木,成為往來旅人的依靠。
年近70歲的鄭範錫牧師,他的身影仍常出現在聖地建設的現場,指揮著工作隊與重型機械,堆疊幾十噸、甚至上百噸重的巨石群。我想,那風險和壓力,不亞於神經外科的開顱手術。
和範錫牧師初次的近距離接觸,是2013年暑假的工作隊,想體驗不一樣生活,多少幫忙教會一些,一開始的新鮮感,很快因為體能的不足,而不斷有掙扎和倦怠的心情......石頭造景都沒有做到就累了?
「喂!太弱了吧,特地休假飛過來月明洞,總要體會些什麼才能回去吧!」我鞭策自己,難得可以來到這裡,別留下遺憾。
某天清晨奮發圖強,攀登一座小山嶺下來,剛好遇到範錫牧師迎面走來,正要去巡視工地現場。那時大家還在吃早餐,牧師的背影,讓我想到提前自己去查房的主治醫師,還比醫院晨會更早!範錫牧師六點半準時等著大家,宣布當日工作任務,並作精神喊話。
像電影賽德克巴萊裡的莫那魯道一般,範錫牧師乍看是一位很酷的硬漢,但他的文字,讓人感到他的溫暖。「不要把醫學的專業弄得太死板,如果想讓人們理解,就簡單又有趣地寫吧!不一定要給自己太大的負擔。」三年後再度見面,才知道牧師在跑馬拉松、閱讀、寫作等方面,也是深耕多年,簡單一句指點,讓我受益良多。
最近複習了一則網路小故事,我想或許能作為《古木故事:鄭範錫的人生智慧散文》的註解:
有個女孩向父親抱怨,每天充滿了許多困難,一個接著一個,她快要受不了了。
作大廚的父親把她帶到廚房,將三個小鍋裝滿水,各放進紅蘿蔔、雞蛋和咖啡粉,然後放在爐上。他一句話也不說,直等到水煮開,然後將三樣東西分別放在碗裡。
他叫已經不耐煩的女兒來,摸摸紅蘿蔔,敲破蛋殼,再喝一口咖啡。咖啡的香味讓女兒露出笑臉,問父親:「這是什麼意思?」
父親說:「這三樣材料都經過熱水的煎熬,卻有不同的結果——紅蘿蔔本來很硬,如今卻變軟了;雞蛋本來很脆弱,如今裏面則變為硬實;咖啡粉則因為熱水,散發出滿室濃郁的香味。」
「困難來叩門的時候,妳像哪一樣呢?是原來很剛強,但愈來愈軟弱,就像紅蘿蔔?還是原來心較軟,後來則愈來愈冷硬無情,像雞蛋?咖啡粉卻和它們都不一樣,能夠用自己的生命將整個環境改變得美好!」
有時我們是紅蘿蔔,有時成為雞蛋,願我們更常歷練出生命的芬芳,讓周遭變得更好!
雙十假期把《古木故事:鄭範錫的人生智慧散文》一口氣讀完,身處不同的世代與背景,在文字的相通上,卻完全沒有隔閡,不管時代怎麼轉變,我們都需要荒漠中的甘泉,需要曠野開道路的勇氣。推薦你閱讀這不一樣的韓流,感受過往歲月中,深刻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