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主講臨床病理討論會


燈光美氣氛佳的階梯型會議室,最適合在午後邊聽課邊打瞌睡了,這好像是昨天的事情,三年過去,變成自己站在Grand round的講台上。

不在其位不謀其事,身歷其境強迫懂事,完成一件任務,收穫不只是學術上的部份,感謝幫忙提供意見和修改的主任和學長姊們。也感謝神透過颱風假救我一命,多出了一天沒有干擾的時間能好好準備。晚上七點走出醫院,才發現強颱莫蘭蒂路過後的滿目瘡痍:連根拔起的大樹、歪斜的路燈、被吹斷的圍欄、聽聞下午房子有地震般的搖晃、友人鄰居家中的落地窗被飛來的碎片打破,風雨強行灌入......那時演講簡報的完成度才70%,內心的焦慮風暴遠大於外在,無暇理會。

高中時風行戰略電玩《世紀帝國》,大家拼幾分鐘升城堡、幾分鐘進入帝王時代......快拼出投石器攻城!哪邊警鈴響起被攻擊了?火速科技升級、量產各式兵種的同時,也要兼顧厚實的經濟實底,別讓村民閒置了!建築工、伐木工、礦工、糧草徵收員......現在,是現實人生版的世紀帝國,爭奪的是最寶貴的資源:注意力。

臨床病理討論會(Clinical-pathology conference,簡稱CPC)先由內科醫師分析案例的來龍去脈,羅列出2~3個重點作討論,從病史、身體檢查、影像學、血清學多方辯證,排除無關的診斷,得到最大交集下的可能答案;之後交由病理科醫師公布答案,以病理切片的巨觀和微觀結果評斷,再作一些疾病介紹與討論。

感謝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當然短時間內不會也不想再輪到),下苦心準備過的人其實比聽者收穫更大。病理科廖醫師解開我的疑惑,患者幼時檢驗出有染色體第五對區段性缺損(5q23~32 interstitial deletion),明明不是APC gene(5q21~22)的問題,怎麼會表現出Gardner's syndrome的典型臨床症狀(多發大腸息肉、骨增生瘤、反復纖維細胞瘤、肝腺瘤、皮膚上皮囊腫等)?

原來二十多年前的基因序列分析,解析度只能看到band,現在的次世代基因序列分析(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有DNA微陣晶片(Micro-array)的協助,可以更精確地定位產生問題的區段。在放射治療上也是,過去輻射線照射一次,傷敵一步自損七步,好處還看不見,病人已先因為併發症或免疫力下降而掛點;然而立體定位和硬軟體同步改善後,可以更集中輻射能量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

一切都不一樣了,劇烈的變盪,有希望和機會,有荒謬和崩壞。唯一靠譜的,是每天精進不已,每天倒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