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宿舍2年前開始施工,住院醫師們被要求更換寢室,許多人索性就搬出去租屋。最近和朋友聊天終於知道,煥然一新的無障礙坡道,是為了做長期照護中心的準備。
在病房時常會遇到出院沒多久又再次入院的老年病患,每每和家屬溝通出院事宜都像是在談判––
「能不能再多住幾天?」
「病況已經好轉,之後需要的是你們家屬的陪伴和照顧,沒有必要再繼續住院。」
「可是如果又...」
光治療疾病不夠...
在擔心與討價還價背後,背後的辛酸可能是老人照顧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缺乏照顧人力、病況不適合在家調養、不想去安養院和護理之家等。臨床工作節奏緊湊,遇到這樣的個案,斡旋幾次沒有結果,醫護人員會請「出院準備服務」小組來幫忙溝通洽談,積極推動家屬去尋找屬意的照護機構,以解決住院床位雍塞的問題。
朋友說,醫療發達的現代,治療和延壽不成問題,十大死因不是一切,比起平均餘命,健康生活餘命的觀念更重要。失能(disability)的患者常因併發症而受苦,反覆地進出醫院,增加醫療資源的消耗和照護者的負擔。
舉例來說,嚴格的血壓控制、抗血小板藥物預防中風,對中壯年的幫助比較大;但老年人可能會因為低血壓而摔倒,一旦骨折臥床,健康生活餘命約會減少5年。定期的發藥、量血壓體溫、三餐餵食...這種生活節律的建立,能促進疾病恢復,出院後若照護中斷,老人少了與世界的聯繫,常見飛速地失能和退化。
一個好的出院準備服務的確重要。目前若申請長照資源,病人返家後約7天內照管專員會到府評估,14天內核准,最快21天才能得到服務,中間的照護中斷,就可惜了醫護人員的努力,正如台北市社會局長許立民所說:「沒有醫療的長照不會好,沒有生活照顧的長照不會成功。」
失速老化的照護困境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超過14%,聯合報報導,全台約78萬失能者,過半數由家人照顧,隱性照顧者約270萬人,從他們身上可看見三種苦:一苦老老照顧、二苦75%女性照顧者,女兒媳婦扛起重責、三苦離職照顧,勞動部統計每年13萬人因照顧而辭職。
然而企圖由上而下來推動政策,困難重重。中視《失速老化,長照只准成功》影片,與報導者的專欄都提到,財源不穩定、長照專業人力缺乏、職涯發展前景不佳、大眾認知中,長照看護為3D行業(Dirty, Difficult, Dangerous),此外,誘因不足難以拉動醫療院所來配合。
無心插柳柳成蔭
「撇開評鑑需要,發展長照看起來不太受支持對吧?有趣的是,當初傻傻地接手寫計畫書,卻沒想到現在會做這麼大!」
聯合報報導,高榮於2016年10月和衛生局合作推出「出院準備計畫」,針對住在附近的左營、楠梓、三民區患者試辦,在出院前3天,由個案管理師評估病患及家屬的返家需求,也許當天出院,下午就可以提供服務,讓照護能無縫接軌,目前已服務20多例個案,衛生局未來打算擴大到其他行政區。
「記者會辦了之後,高榮變成長照2.0的關注焦點之一,甚至台北、台中的院所都被要求來這裡參訪學習。這計畫一口氣讓許多長官們有了政績,我們的資源也變多了,當初接到任務時只想簡單做,真的沒想到會搞成這麼大。回想那3天幾乎沒睡到覺,晚上10點說計劃書要修改,隔天早上6、7點就說要繳交。」
「經過這次經歷啊,我有個體會––對的事情就要好好地持續去做,當然中間會有阻力、壓力,但冥冥之中 神會動工,促成想像不到的結果。」
面臨衝擊的準備?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預估在2061年,每1.2位青壯年要扶養1位老人,你我都面臨成為照顧者的壓力,除了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出社會起就要有財務規劃觀念。台灣人壽副總黃文章建議,善用「3331法則」,3成薪水日常生活使用,3成可能用在房屋和汽車貸款,3成規畫子女基金或退休準備,1成規劃意外與醫療保險。
能否提升被照顧者的處境,轉化他們成為照顧者呢?能不能讓親友長輩健康地終老,根本不須動用長照資源?我們需要長照計畫,還是預防照顧?長照2.0是否會成為老人的福音,某部分族群的災難?如何達成雙贏、多贏?
為朋友得以一展抱負感到開心,同時再次想起查理‧芒格 (Charles Thomas Munger)的名言:
宏觀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地方。